4.2 副框中走線
該副框要求結構簡單,走線方便,起到隱藏線纜的功能,副框中的孔徑根據連接電纜的外徑而定,走線方式如圖4.2-1所示,副框結構圖如圖4.2-2所示。在副框中走線后若有多余的電纜,則需將多余的電纜整理好后隱藏于副框結構中,如圖4.2-3所示。



4.3 混合走線
在沒有混凝土梁的位置先從布置走線槽的立柱中走線,遇到混凝土梁的位置將電纜從立柱中引出匯集后沿混凝土梁上走線,并在混凝土梁上附加
PVC管,將光伏電纜置于管內,如圖4.3-1和圖4.3-2所示。

綜合以上三種走線方式,在膠縫中走線,雖然走線簡單,但需要考慮到膠縫寬度與連接器外徑的匹配;檢修不方便;需要對連接電纜的長度進行精確計算,因而對線纜的設計要求相對較高;另外,它還對光伏組件的構造形式有所限制,只適用于中空夾膠光伏組件,不能用于雙玻夾膠光伏組件,應盡量避免這種走線方式。在副框中走線,雖然走線簡單,但給施工帶來較大難度。混合走線方式,走線簡單,線纜隱藏于
PVC管內,不影響室內美觀,而且檢修方便。因此,混合走線方式相較于在膠縫中走線和副框中走線要好。
5 光伏組件在該隱框建筑幕墻中的走線
5.1 走線槽布置
光伏組件在隱框建筑幕墻中走線時,要考慮
型材結構簡單,走線容易,隱藏效果好。因此,設計在立柱朝室內側的地方走線。考慮到建筑的安全、密封性能、便于維修的實際情況,為了不破壞建筑幕墻本身的支撐結構,采用在幕墻立柱背面外加
扣板的
鋁合金走線槽,走線槽的布置如圖5.1-1所示。

5.2 光伏組件走線方式
為了滿足隱框建筑幕墻構造的需要,選擇背面接線盒布置式,其在該隱框幕墻中的走線方式如圖5.2-1所示。光伏組件的串、并聯電纜引出線從隱框幕墻的立柱中穿出,在走線槽中實現豎向串接,再將每條豎向組件串的引出線穿出,從混凝土梁上走線,最后匯集到直流配電柜完成直流電的輸入,即方式三中的走線方式。
連接完畢后,用扣板蓋住并在邊緣打
密封膠,所有電氣連線均隱藏在走線槽之中,達到隱藏安裝的目的。這樣既保證了組件連接的密封性能,又使接線隱藏不影響建筑幕墻的外觀,走線槽扣板可打開,方便對電氣線路進行檢修。
6 結束語
光伏組件在建筑幕墻中的走線方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關系到建筑物的外觀、發電、密封、安全以及檢修等問題。因此,需要采用合適的光伏組件結構和合理的走線方式,使
光伏發電系統很好地集成于建筑幕墻系統中,同時它也為今后光伏
幕墻技術應用工程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 《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02-2003,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 鄭鴻生,肖堅偉,集觀光與光伏發電一體化的新型幕墻
[3] 趙西安,光伏結構系統的設計要點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