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踐行低碳理念,科技賦能項目建設——
深圳國際交流中心(一期)會議中心幕墻工程

深圳國際交流中心(一期)會議中心項目(以下簡稱“深國交項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總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1.6萬平方米,項目總用鋼量約3.5萬噸,是香蜜湖片區布局“一館三中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項目定位為“世界眼光·中國氣派·嶺南風格·深圳特色”,
將建設成以承接首腦峰會、國際會議、大型政務及商務活動為核心功能,以多業態高端商業為配套,具有國際高度、世界一流的大型會議綜合體,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嶄新的“城市會客廳”及靚麗的“城市名片”。

深國交項目幕墻工程由三鑫科技承建,幕墻面積約16.2萬平方米,包含玻璃幕墻系統、石材幕墻系統、光伏幕墻系統等18個幕墻系統,存在體量大、材質多樣、造型各異、連接節點復雜多樣等諸多難點;本項目工期緊張,且受到外交部、省、市各級領導密切關注,面臨巨大挑戰。
面對挑戰,三鑫科技秉持“客戶至上、品質為本、服務第一”的經營理念,項目團隊始終堅持創新研發,結合三鑫科技BIM應用平臺--智慧三鑫,不斷突破項目技術壁壘,現已完成圖紙深化設計、四性性能測試(幕墻氣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風壓性能、平面內變形性能)、精制鋼龍骨及鋁合金龍骨進場,項目已進入大面積施工。

項目在建圖
BIM+裝配式,創新賦能項目建設
深國交幕墻項目,因幕墻系統多、形式復雜,設計出圖工作量大、單元構件加工及安裝困難,且現場多專業穿插施工、交叉作業多。為提高工程質量做到優質高效,項目團隊利用公司自主研發“智慧三鑫技術平臺”,結合三維掃描技術構成質量數字化管理生態環境,從設計、加工、施工三個維度,對本項目進行數字化管理。

整體模型的建立
設計階段,通過模型化設計,各幕墻系統整體造型、細節在平臺中直觀展現,設計出圖、材料信息等數據被整合入模型,并上傳至平臺,一鍵導出材料下單數據,顯著提升了設計與制造效率,降低錯誤率。

關鍵材料及重要節點的建立
智慧三鑫管理平臺如幕墻項目的“中樞神經”,通過BIM技術進行4D施工模擬,將虛擬建造貫穿設計、加工制造和現場施工全過程。這種先模擬后建設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施工精準度與效率,避免資源浪費,有效減輕了人力資源壓力。

軟件加工模擬與實際加工完成
“BIM+裝配式”是推進智慧建造的重要應用場景。深國交幕墻工程全面擁抱裝配式建造,實施裝配式屋頂、吊頂、挑檐、石材裝飾柱、窗花五大系統,裝配面積占比高達68%。為保障幕墻系統的完美呈現,三鑫科技結合現場施工情況,嚴格審核裝配節點的合理性,確保每一個關鍵程序、每一處細節、每一個成品都達到最佳。
相較于傳統建筑,“工廠造零件,現場‘搭積木’”的裝配式建筑(詞條“裝配式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在建筑品質、施工工期、節能環保等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深國交項目將復雜幕墻系統的生產、安裝放在三鑫科技智能加工廠,不僅能確保加工精度、提高安裝效率,還節約了工期和成本,減少了現場施工的安全隱患,進一步減輕了項目管理壓力。

將三維掃描儀器與BIM技術結合,利用三維掃描得到的點云模型,經過參數化處理,對點云模型進行整合與簡化;通過逆向建模,將點云模型轉化為實體模型,把生成實體模型與根據施工圖建立的原理論模型進行對比,從而校核現場結構與理論結構之間的偏差。通過這種方式,提高現場施工安裝的準確性,提高現場安裝效率及質量安全。

項目現場三維掃描

點云數據收集,龍骨模型校核
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屋面BIPV應用

深國交項目屋面BIPV光伏項目,為充分融合香蜜湖綠色生態,將三角梅、鳳凰木、榕樹等綠植圖案制作于光伏組件(詞條“光伏組件”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表面,讓屋頂光伏電站呈現“綠色”觀感。
不同類型的光伏組件及定制化生產的綠植圖案,滿足了光伏發電的功能要求,同時兼顧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達到功能需求與美學效果的統一。

三鑫科技光伏設計團隊通過對圖案的色彩分析,進行色調配色篩選、透度精調、圖案匹配,使得光伏組件既能呈現多種綠植圖案又能滿足系統裝機功率要求,并使得每條電池塊電流一致,避免熱斑的發生。

BIPV屋面整體效果(俯視)
光伏單元進行旋轉、鏡像融于自然,通過6種光伏單元的組合劃分出幾何模塊單元。

光伏單元類型

光伏組合模塊(單元1200mm*1200mm鋪設時)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三鑫科技將持續創新研發,不斷完善智慧三鑫技術平臺,運用至更多重點項目,緊抓施工一體化進程,為客戶打造卓越精品,為幕墻行業進步發展貢獻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