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fā)布:
臺灣,通常被簡稱為“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qū),其省會是臺北市,主要由臺灣島,以及其附屬的小島,如蘭嶼、綠島、釣魚島以及澎湖列島構成。
這里到處都有好聽的“臺灣腔”普通話,還有美麗的阿里山和日月潭,這里更有超高層幕墻典范——101大廈!

根據2023年的統(tǒng)計,臺灣的人口約為2341萬,同年地區(qū)生產總值(GDP)達到了7560.12億美元,折合約53273.9億元人民幣。
今天,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要介紹的工程正是位于臺北,一個名為“臺北雙星”的地標項目,該項目位于臺北市中正區(qū),緊鄰繁忙的臺北車站,旨在建造臺灣目前為止最高的雙子塔。
臺北雙星大樓預計于2027 完工,這座位于臺北市中正區(qū)的標志性建筑,總耗資606 億。完工后,這對雙子塔將成為臺北市第二高樓、臺灣第三高樓,徹底改變臺北的城市天際線。

△ 項目概覽 ©SOM
“雙星塔”項目自2005年提出以來,歷經多輪設計競標與精心籌備,最終由國際知名的SOM設計事務所,攜手臺灣本土三大聯合建筑師事務所共同擔綱設計重任。

△ 項目周邊環(huán)境 ©SOM
該項目總投資高達606億新臺幣,旨在打造一個集旅游、總部商務辦公、商業(yè)零售及酒店公寓于一體的多功能城市綜合體。
其愿景不僅在于塑造臺北的新門(詞條“門”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戶,更在于通過這一建筑杰作,向世界展示臺灣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的雄心與實力。

△ 立面效果 ©SOM
“雙星塔”的設計靈感源自于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理解與融合。D1塔樓與C1塔樓以獨特的太極互動形態(tài)呈現,左高右低的布局不僅形成了“門的意象”,更寓意著開放與包容的城市精神。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也融入了現代建筑的美學理念與技術創(chuàng)新。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知名設計師原研哉親自擔綱項目的LOGO設計,將現代與力量的元素巧妙融合,賦予了“雙星塔”獨特的品牌標識與視覺沖擊力。

通過圖片可以看出,“臺北雙星”的標志設計融合了現代與力量的元素。標志的主體部分采用了一種類似于雙星大樓和聲波流線型輪廓,賦予了標志強烈的動感和未來感。期望從外觀到內涵都兼具歷史文化傳承與未來科技進步的展現。
“臺北雙星”的品牌字體設計承襲了原研哉的一貫的設計風格,展現出扁平而修長的形態(tài),兼具細膩的粗細對比與和諧優(yōu)雅的視覺平衡,特別是在橫畫的末端以微妙加重處理,更顯精致與韻味。



△ 原研哉為雙星塔設計的logo及應用 ©SOM
在建筑結構方面,“雙星塔”采用了先進的抗震技術與環(huán)保材料,確保在臺灣復雜的地質條件下依然穩(wěn)固安全。
同時,作為臺灣首座獲得三大認證的智慧綠能建筑,“雙星塔”在節(jié)能減排、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也走在了行業(yè)前列。

△ 人視效果 ©SOM


△ 底層公共空間效果 ©SOM
這些創(chuàng)新舉措不僅體現了項目團隊對環(huán)境保護的責任感,更為未來城市建筑樹立了新的標桿。

△ 商業(yè)裙樓剖面效果 ©SOM
目前,“雙星塔”項目正處于加速施工階段。D1塔樓已經增加了三臺動臂塔吊以加快建設速度,而C1塔樓也已開始安裝必要的施工設備。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這座未來之城的輪廓正逐漸清晰起來。
項目預計到2027年“雙星塔”將正式建成投用,屆時它將成為吸引全球目光的焦點。

△ 立面夜景效果 ©SOM
對于臺北市民而言,“雙星塔”的建成將帶來更加便捷的生活體驗與豐富的休閑娛樂選擇。項目內部規(guī)劃有國際級商場、A級商辦空間、星級飯店觀景臺、城市美術展覽館及公益空間等多元化業(yè)態(tài),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與期待。此外,“雙星塔”還將成為舉辦各類國際活動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進一步提升臺北的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 夜景效果 ©SOM
項目建成后,不僅是對臺北未來城市發(fā)展的美好期許,更是對臺灣建筑技術與設計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的讀者也一定會好奇,這樣一座高標準的項目,會由哪家幕墻企業(yè)來施工呢?是歐美品牌(還有嗎?)還是臺灣省內本地企業(yè),或者最好還是來自我們大陸的“墻”企!
無論如何,相信在地區(qū)經濟、地方標準等外部硬核條件的支撐下,在不久的將來,“雙星塔”將以其獨特的魅力與卓越的品質,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tǒng)與現代的橋梁,為臺北這座美麗的城市增添新的光彩與活力,更為中國幕墻大國向世界幕墻強國邁進,起到積極的口碑傳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