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深圳海洋博物館(待建)選址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區,項目所在大鵬半島新大片區,三面環山,面朝龍岐灣,地理自然環境優越。將建設成為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博物館,打造海洋資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去深圳,看海上的云!近日,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國際競賽結果正式宣布,普利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主創的設計方案“海上的云”獲得評委青睞,一舉奪魁。現在,讓我們一睹方案真容吧!
山海之間升起 “海上的云”
本次優勝方案“海上的云”由SANAA事務所結合基地本底文化、場地特色、海洋特質等因素精心打造,與大鵬山海環境渾然天成,建筑空間自由靈動,設計語言系統而純粹。

深圳海洋博物館將按照“海館相融、館園一體”的設計理念,強調建筑與周邊山、海、園、帶(濱海休閑帶)的公共連接與空間對話。彰顯地域文化與特色,通過創新現代的建筑語言,創造具有城市記憶和海洋場域特征的“新大時光”。

詩意的形象融入山!O計方案整體造型猶如一片白色的云朵,緩緩地自海上而來。舒展流動的曲線,輕柔自由的形態,建筑以一種謙遜的方式,輕盈地融入山海之間。有序組織的室外庭院連接起周邊山、海、濕地和城市景觀,實現了陸地與海洋的自由對話,喚起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意識。

在特色打造上,海洋博物館將探索空間、展陳、功能組合及運營模式的創新,營造“共感式”體驗與互動體驗的新一代博物館,打造多樣化海洋沉浸式場景。


建筑的外立面設計上,靈動的界面內外交融——輕盈靈透的界面材料,采用全透明、不透明與半透明三種語匯疊加,在建構和邏輯上實現與公共空間、展陳空間、配套空間的精巧對位,虛實結合,構建光影交錯、內外交互的空間體驗。幕墻整體效果猶如輕紗覆蓋,隨環境與視角的流轉產生無限變化,展現“云”的特質。



設計手法純粹靈活。云朵轉換成各種不同大小的半球形組合,既是結構又是空間。連續的無柱空間結構,使功能區相互獨立又有機聯系。內部形成自由流線,訪客造訪其中,猶如魚群入海、洄游不息,創造出極具未來感的空間體驗。同時,也提升了博物館后期分階段、分區域、分時段運營的可能性。

在特色打造上,海洋博物館將探索空間、展陳、功能組合及運營模式的創新,營造“共感式”體驗與互動體驗的新一代博物館,打造多樣化海洋沉浸式場景,并利用3D互動、全景沉浸體驗技術模擬極地、深海、風暴潮等特殊的海洋極端環境,讓觀眾體驗先進的海洋科學和技術成果。


多方參與,國際競賽匯聚眾家智慧自2020年5月25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聯合發布——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公告,面向全球征集建筑設計方案。最終于2021年3月選定“海上的云”設計方案。

競賽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崔愷領銜的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大師組成,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專業的評審態度,評審出獲獎方案,并對競賽方案及深圳海洋博物館的未來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自然本底,精心打造海洋文化高地
深圳作為南海之濱的改革開放先鋒城市,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是一座充滿活力與創新力的現代濱海城市。
深圳海洋博物館將按照“海館相融、館園一體”的設計理念,強調建筑與周邊山、海、園、帶(濱海休閑帶)的公共連接與空間對話。彰顯地域文化與特色,通過創新現代的建筑語言,創造具有城市記憶和海洋場域特征的“新大時光”。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多元、開放、共享的公共空間,關注人的愉悅體驗,塑造互動性、沉浸式的空間,體現全民友好、全齡友好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