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1997年,“白云”自建實體幕墻,開創“50年極限測試”先河;
2012年,“白云”攜手廣州老化研究所,在廣州和吐魯番同步啟動試樣暴曬實驗,開啟“50年極限測試”數字化時代;
2017年,“白云”密封膠試樣入駐美國Q-Lab佛羅里達和亞里桑那暴曬試驗場,布局“50年極限測試”全球化戰略。
今天,2017年9月26日,由廣州合成材料(詞條“合成材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辦,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承辦的“建筑密封用高分子材料(詞條“高分子材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耐久性國際研討會暨硅酮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5周年成果報告會”在廣州市萬達希爾頓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作為大會特邀媒體,全程見證本次國際研討會的盛況,并為廣大門窗幕墻行業讀者帶來現場報道!

建筑密封用高分子材料耐久性國際研討會現場

本次會議由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老化研究所
謝宇芳 所長主持會議開場
本次會議可謂是國內外材料領域、幕墻專家之間的一次頂級盛會,學術泰斗云集,共話密封材料的耐久性研究,是國內首次對建筑膠領域知識的深度呈現與全貌分享!出席本次會議的部分領導、嘉賓包括: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白帆院長、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高分子系趙建青教授、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麥裕良教授、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材料科學研究所麥堪成教授、章明秋教授、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梁振鋒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曾幸榮教授、中科院廣州化學所陳鳴才研究員、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徐志達教授、廣州化工研究設計院葉家燦教授、廣州大學鄭成教授,承辦單位領導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繆明松總經理等,同時本次會議還專門邀請了門窗幕墻行業趙西安、顧泰昌、杜繼予、張士翔(詞條“張士翔”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陳峻、方浩等資深專家,以及來自設計院、顧問咨詢公司、門窗幕墻單位及房地產企業、代表等嘉賓出席。

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 白帆 院長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白帆院長在會議開場致辭中,重點介紹了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以及與白云化工合作“50年極限測試”實驗的始末,白院長呼吁中國需要白云化工這樣有責任與擔當的企業,共同為建筑安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全力以赴。

白云化工繆明松總經理致大會開幕詞
繆明松總經理在致詞中,首先介紹了早在1997年,白云化工就建立“50年暴曬玻璃幕墻”,如今在自然環境下暴曬了整整20年!期間的幾次采樣分析結果,反應出白云密封膠產品的性能可靠與穩定。同時,作為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總策劃,繆總在發言中提到,為了帶來更客觀、更有發現意義的結論與收獲,2012年,白云化工委托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老化研究所,在廣州和吐魯番兩個極限氣候區域的自然暴曬實驗場,開展硅酮密封膠進行長達50年的大氣環境自然老化測試。5年過去,在更權威、更專業的學術機構的幫助下,密封膠的耐老化實驗,獲得了更豐富的前沿性研究報告,也為密封膠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的制定提供更多可靠的數據支持,為我國乃至世界硅酮密封膠耐老化及安全應用研究奠定更深厚的基礎。致詞中,繆明松總經理還為參會嘉賓介紹了在今年9月,“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還成功入駐全球著名的美國Q-Lab佛羅里達和亞里桑那暴曬試驗場,實現了全球覆蓋的試驗范圍的相關情況,并表示科學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企業的核心在于創造市場;科學探索與企業創造的有機結合,跨界專家、跨國試驗的協同合作,白云化工愿與專家一起,在未來的前行道路上,以頑強的毅力、嚴謹的態度、互助的協作,上下求索、孜孜努力,共同探索智慧之榮光,為硅酮密封膠、為高分子材料耐久性研究做出貢獻!繆明松總經理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發言,讓每一位參會者感受到白云化工作為“密封膠行業領導品牌”所飽含的滿滿正能量。

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楊育農 副院長
發表題為《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的演講
研究院楊育農副院長首先科普了日常生活中相關的金屬材料、無機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類材料。從應用過程與人類發展文明的密切關系,并結合現實中我們習以為常的物品,展開了關聯說明 ,引申出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安全性、健康與環境安全性的重要性。楊育農副院長還在報告中深入淺出的介紹了高分子材料的可靠性,主要與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有關。而熱降解、熱空氣、光照、臭氧、濕熱、微生物、鹽霧、化學介質和機械應力,都會加速和改變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過程。最后,楊育農副院長語重心長的提出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安全性問題,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可靠性問題,綜合考慮技術與經濟平衡四大解決方案。并希望研究所,龍頭企業和幕墻專家攜手共進,通過聚合物分子結構設計、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配方和工藝的優化,可以達到預期的壽命,而像白云化工研發的優質密封膠產品,完全能夠為建筑的安全提供安全、永久和可靠的服務。

白云化工技術總監 張冠琦(詞條“張冠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發表題為《硅酮結構密封膠5年自然曝曬試驗結果分析》的演講
報告中,張冠琦總監對不同廠家、不同配方的硅酮結構密封膠樣品在廣州和吐魯番進行了五年自然暴曬試驗的實驗情況,圍繞外觀、拉伸強度、伸長率、粘結性、模量等性能變化對試驗結果展開分析,并結合對暴曬樣品的DSC、TG等測試,對樣品分子結構發生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同時,張冠琦總監再次強調了隱框玻璃幕墻中玻璃面板主要采用硅酮結構密封膠進行固定,而中空玻璃的外片依靠硅酮結構膠(詞條“硅酮結構膠”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與內片粘結在一起,中空玻璃的內片依靠硅酮結構膠與鋁合金副框粘結在一起,副框再通過壓塊的機械連接固定在幕墻的橫梁、立柱上,因此結構膠的穩定性(詞條“穩定性”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與建筑壽命、安全直接關聯。接下來,張冠琦總監介紹了白云化工研化團隊,通過2012-2017年間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中,所取得的五年自然曝曬實驗數據分析,提出以下結論與現場嘉賓分享:1)不同廠家的硅酮結構膠產品在不同環境的自然暴露試驗過程中,粘結性表現差異較大。2)不同廠家硅酮結構膠產品有自然暴露試驗過程中,性能隨時間變化情況差異較大。3)不同廠家硅酮結構膠產品在不同環境的自然暴露試驗過程中,性能隨時間變化情況差異較大。4)硅酮結構密封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性能發生變化的的主要原因是斷鏈與交聯的綜合作用,不同配方在不同區域的老化情況不盡相同。最后,張總監提出雖然五種試樣均符合國家標準GB16776-2005的要求,但是在長期性能表現卻有一定差異,因此迫切需要進行與實際老化情況相關的結構膠人工加速老化方法的研究,進而修訂結構膠的國家標準,以確保建筑幕墻的長期安全。

美國Q-LAB公司技術經理 Tony Lou
發表題為《硅酮密封膠耐久性試驗研究的必要性與進展》的演講
首先介紹了Q-Lab在全球的發展情況,60余年來一直專注老化測試
設備的研究及服務。接下來,樓偉龍先生對大家關心的老化如何發生的,以及戶外暴曬和實驗室老化測試的區別。重點強調了戶外試驗雖然增加成本,需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但絕對可以得到更加精準和可靠的實驗結果。而實驗室的加速試驗不可能百分百再現實際狀況,也無法用“對等式”來換算老化狀況。Q-Lab專業的數據推理,客觀的事實評述,更加印證了“白云化工”作為一家始終堅持“責任于心,不忘初心”推行“50年極限測試”的品牌領袖精神。

白云化工市場經理 蔣金博 先生
發表題為《服役20年幕墻結構膠、密封膠狀況調研》的演講
白云化工市場部蔣金博經理首選羅列了白云化工近年來開展的對國內外多項經典工程案例的回訪服務,以及在臺風、地震等多種環境背景下的調研工作。回訪過程中,白云化工技術團隊查看了其使用的粘結及密封材料在使用20年后的狀況及出現的問題,并為客戶解答了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針對出現的問題給予了解決方案。然后,蔣金博經理對白云化工公司廣場自建的暴曬50年的玻璃幕墻做了深度的測試的情況進行了介紹,自建玻璃幕墻至今已暴曬了20年,技術工程師在幕墻上選取一個單元板(詞條“單元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塊進行測試,同時對于硅酮結構密封膠,采取了重新粘接(詞條“粘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法和拉拔測試法。通過兩種測試方法得到了最大強度和最大強度伸長率,可綜合評判結構密封膠的性能;對于硅酮耐候密封膠,采取了邵氏硬度測試法和手拉剝離試驗的方法來評判耐候密封膠的性能。測試結果表明,白云化工密封膠產品經過20年自然老化后,其性能依然能夠完全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曾幸榮 教授
發表題為《建筑密封材料老化機理及耐老化研究》的演講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曾幸榮教授作為材料領域的科研代表人物,報告由橡膠建筑材料的應用簡介開場,曾幸榮教授提到建筑是目前僅次于交通運輸的第二大用膠領域,除了門窗幕墻的密封膠條以外,工程施工機械的輪胎、運輸帶、傳送帶、膠管、作業服、防護罩等都離不開橡膠材料,直接用于建筑物的橡膠材料已發展到數千種之多。接下來,曾教授對橡膠防水材料、橡膠密封材料、橡膠支撐與抗震材料、橡膠鋪裝材料等橡膠建筑材料的分類逐一進行了應用介紹。表達了橡膠材料在建筑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而橡膠建筑材料的各種老化現象會明顯縮短其制品的使用壽命,進而影響建筑物的質量或者給建筑物帶來隱患,因此通過添加抗氧劑是提高橡膠材料抗熱氧老化性能的最有效和簡單的方法;以及大分子抗氧劑和無機固載抗氧劑具有抗揮發、耐遷移和耐抽提的優點,能夠進一步改善橡膠材料的抗熱氧老化性能及制品的使用壽命。

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老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易軍
發表題為《建筑密封膠人工加速老化試驗研究》的演講
老化研究所易軍高級工程師的報告主要從ISO 11617:2014的檢測標準說明開始,易工提到該標準是一種同時考慮膠縫移動、陽光、溫度和濕度對密封膠的影響的人工加速老化試驗方法,并對該試驗方法進行了解讀,用氙弧燈老化試驗箱對4類密封膠共6種樣品開展18周的人工加速老化試驗,運用ISO 11617:2014中的評價方法對老化后試樣表面的裂紋數量和寬度進行評級,得出4類密封膠中,硅酮類密封膠耐氙弧燈老化性能最優。最后,易工提出不同種類的密封膠通過氙弧燈老化試驗后,試樣外觀呈現不同的表現:聚丙烯酸酯類、聚氨酯(詞條“聚氨酯”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類和硅烷改性聚氨酯類密封膠老化后,試樣表面出現裂紋,且隨著老化時間延長,裂紋數量增多,裂紋寬度變大;3種硅酮類密封膠老化后,試樣表面均未出現裂紋,可推斷在試驗的4類密封膠中,硅酮類密封膠耐氙弧燈老化性能最優;同時,制樣是關系試驗成敗的關鍵,從試驗結果來看,大多數試樣出現了不同成都的粘接破壞,這與試驗人員制樣操作和鋁材表面處理都有關系。最后,易工強調ISO 11617:2014發布后,全國膠粘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將該標準轉化為我國國家標準,目前正處于標準報批階段。希望隨著國家標準的發布,有更多科研人員運用該標準中的制樣方法和試驗方法對更多的產品開展人工加速老化和自然暴曬試驗,累計基礎數據,尋找人工加速老化和自然暴曬試驗之間的相關性,為快速評價密封膠的耐久性提供依據。

本次會議由白云化工李分明市場總監主持
會上,在白云化工市場部李分明總監的主持下,圍繞從材料學的角度對建筑材料的耐久性研究的情況與價值,以及對“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研究項目的作用及意義進行探討,參會專家趙西安、顧泰昌、杜繼予、張士翔、陳峻、方浩等資深幕墻專家,以及白帆、楊育農、章明秋、梁振鋒、曾幸榮、麥堪成、趙建青等材料學者提出了對“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研究結果改進和提高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結合行業的現狀及幕墻安全的角度,交流了對密封膠材料耐久性的要求與期望;交流中,門窗幕墻專家和高分子材料領域學者高度認可白云化工“50年極限測試”對幕墻行業及密封膠行業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價值。

50年極限測試5周年成果報告會現場,國內外資深專家云集

50年極限測試5周年成果報告會現場,國內外資深專家云集
此次國際研討會暨50年極限測試成果報告會的成功召開,為建筑行業及建筑密封膠應用揭開了一層安全及可使用年限的面紗,開創了國內建筑膠專項研究實驗國際研討的先河,搭建了更好的房地產企業與建筑門窗幕墻企業溝通、服務平臺,促進了我國建筑密封高分子材料實業的發展,是一場“國際性的成果報告會”,是一輪以成果帶動產業發展的前沿科技成果研討的起點。

50年極限測試5周年成果報告會參會嘉賓合影
50年極限測試全球進程:

1997年,白云化工在公司廣場自建了一幅計劃曝曬50年的實體幕墻,并定期采樣測試獲得實驗數據,開創50年極限測試先河。
2012年,白云化工攜手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老化研究所,同步在廣州和新疆吐魯番兩個極限氣候區的暴曬試驗點啟動密封膠暴曬實驗。
2013年9 月,50 年極限測試廣州和吐魯番暴曬基地迎來專家檢驗。
2014年3月,由白云化工及老化研究所核心技術骨干組成的“硅酮結構密封膠自然暴曬試驗數據積累與防老化研究”項目組成立。
2014年9月25日,吐魯番實體幕墻完成。
2016年6月30日,廣州實體暴曬幕墻落成。
2017年6月-8月,白云化工針對全國十年以上既有幕墻展開了系統技術回訪工作。覆蓋北京、廣州、深圳、重慶、青島、西昌、沈陽等地近五十多座建筑幕墻。
2017年9月,美國佛羅里達、亞利桑那暴曬基地投樣成功。
20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