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在中國至今還沒有什么城市或鄉村,可以聲稱它們的電燈完全依靠光伏發電來照明。當中國的光伏產業為歐洲提供清潔太陽能時,自己卻一地雞毛地留下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一個制造電池的產業鏈。
近日,工信部出臺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
仔細閱讀這份“意見稿”,好像是進行行業門檻準入的設定。比如“意見稿”的第二大條,除了第一款是一句“工藝先進、節能環保”背景似的表述之外,其余六款都是門檻,都是具體到生產指標的門檻,甚至連企業的研發費都規定了比例和總額。而其他指標的規定,也許不是光伏行業內的人,未必清楚這些指標意味著什么。
但即使不是光伏行業內的人,也可以從這些生產指標細膩程度看出,工信部制定“意見稿”的官員,一定是對中國光伏行業心知肚明,知道這樣的指標不僅可以規范企業,也有可能規范中國光伏市場,從而讓中國光伏行業在新能源領域在全球市場獨樹一幟。但這是否會是行政手段的一廂情愿呢?
這兩年中國光伏產業的狀況很不好,可謂內憂外患。歐盟反傾銷的制裁至今陰霾不散。而國內早期大到世界級的幾家企業,比如無錫尚德,江西賽維不說完全破產了,但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當地政府是一天比一天著急,卻是眾所周知的。
好在這些以光伏為技術的新能源企業和中國能源消費市場的關系不大(否則老百姓要是用不上電就麻煩了)。別說現在了,即便以這兩家企業為代表的中國光伏行業在若干年前風光無限的時候,光伏行業形成的新能源,對中國一般消費者來說也是遙不可及的。可以這么總結,光伏產業過去十年風頭一時無兩如此,未來十年無論它們是生是死,是榮是枯,估計也還會這樣。在中國至今還沒有什么城市或鄉村,可以聲稱它們的電燈完全依靠光伏發電來照明。
對于這樣一個和基本消費市場脫節,依靠國際市場的新能源產業,怎么規范的確是值得思索的大問題。
假如要宏觀地規范光伏產業,首先有一本大賬要算清楚,即這個產業和整個能源市場的關系,而不能只是為了新能源而光伏發電。
事實上光伏產業形成可以為終端用戶使用的新能源,即光伏能源可以市場化。現實中,這個行業本身的全過程卻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當中國的光伏產業為歐洲提供清潔太陽能時,自己卻一地雞毛地留下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一個制造電池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從硅礦石的開采到形成電池板,都是高能耗和高污染,而且都留在中國。更為吊詭的是,一塊可以發出清潔太陽能電的電池,其使用壽命極限內所提供清潔能源的總量,大約和形成一塊光伏電池所消耗的能量相當。這意味著我們以退稅方式鼓勵的,向國外提供光伏產品的整個產業,不過是拿我們的補貼,讓歐洲人用上新能源,而這新能源卻來自我們在國內消耗掉的傳統高污染舊能源的轉換。
這樣的疑問,在“意見稿”里幾乎看不見,回避這個光伏產業的“軟肋”,怎么規范這個行業?【完】


摘要:外窗洞口傳遞的熱量占到建筑外圍護系統節能指標的50%左右,對于建筑物的整體節能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當代萬國城MOMA 節能外窗構造體系基于整體化的節能設計,其中:窗框采用復合型隔熱鋁型材及多腔體隔熱設計;外窗玻璃選用單銀Low-E 雙層

“綠色建筑裝飾標準化技術論壇”日前在深圳舉行。這是全國首個以綠色建筑裝飾標準化為主題的論壇,旨在宣傳和推動綠色工程施工科技進程,促進建筑裝飾市場的繁榮穩定,為行業發展和綠色建筑的推動作貢獻。該論壇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與中國建筑裝飾協會

圍繞安全、健康、環保,化工標準化將健全4大體系。從2007年11月7~8日,在西安召開的2007年全國化工標準化和質檢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化工標準化工作近期要圍繞安全、健康、環保,做好化工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4大標準體系建設;同,還將研究